当前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洛南畜牧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记商洛市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朱安民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5-12-14 20:12:26 | |  | 浏览量:27643

    朱安民,男,生于1963年11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职称。先后在巡检、石门畜牧兽医站担任站长,2007年8月调任洛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至今。32年来,他坚守畜牧兽医第一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勤勉敬业,爱岗奉献,创造了多项科技创新佳绩,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洛南畜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10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201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商洛市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敢于担当,首创全省百强站。1991年,他接任原石门区畜牧站站长,当时站上全部资产仅有3321元,而外债就达8900元,是资产的近3倍,人心涣散,工作举步维艰。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他挖掘潜力,积极响应国家“综合办站”号召,开办了养猪场、兽药饲料门诊部、食用菌场三个实体,他起早贪黑,躺下身子,带领站上一班人苦干实干,使三个实体当年净创收1.5万多元。经过三年综合办站创收积累资金6万多元。 1994年,他用创收的资金组织职工建起了全县基层畜牧站首座4间2层办公楼,置齐了办公用品,为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当年,石门畜牧站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百强站。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信心百倍,再接再厉,于1997年,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7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牲畜交易市场—石门牲畜交易市场,为洛南县商品仔猪、肉牛挺进关中、山西打开了市场大门,年检疫销售牲畜达10万余头只,为群众创收100余万元。当年被商洛地区行署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敢为人先,畜牧技术推广开先河。1995年,洛南搞秸秆氨化养牛技术推广,他在石门镇6个村推广秸杆氨化养牛技术,连续三个月吃住农户,开展宣传培训示范,使这一新技术很快得到了群众认可迅速普及,全镇氨化秸杆3200吨,成为全县推广样板,接受省、市、县观摩5次,在国家项目验收时,河南省等外地专家惊叹不己,赞不绝口,市畜牧局领导检查时高兴的一连查了三沟二梁46户,到晚上9点才赶回吃晚饭。该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黄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上,他一马当先,不怕脏、不怕累,每年都亲自割阉土杂公牛100多头,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教配种员从牛大肠掏粪到检查卵泡发育,与荷兰专家史密斯探讨交流母牛不孕症治疗,使该镇年人工授精从120头提高到350头以上,名列全省第一。1997年,在全县肉牛产业开发中,他雷厉风行,敢作敢当,首次从渭南调回秦川母牛61头,拉开了全县肉牛改良、开发序幕,带动了洛南县肉牛产业 蓬勃发展,为洛南县成为全省肉牛示范县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胆探索,动物疫病防控上台阶。2007年,他担任新成立的县动物疫控中心主任后,在单位无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简陋,办公条件极差的状况下,他多方奔走,先后筹措资金100多万元,经过两年努力,2010年,改建、扩建了办公用房10间,建设了冷库、物资储备库,购置了办公设施、车辆,使单位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单位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同时,修建、改建了标准化县级兽医实验室,并通过省检查验收,成为商洛市首家具有国家Ⅱ级标准兽医实验室资格的单位。2014年,又自筹资金16万元,建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为全省首家具有动物病毒性病原检测能力的县级单位。

    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他亲力亲为,勇于探索,在全省首推种用畜防疫管理制度,大大降低了疫病发生的几率,有效遏制了牲畜口蹄疫多年来点状多发的态势。在防疫档案管理上,在全省首推防疫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防疫档案的规范化程度和查阅速度,也为疫病的可追溯奠定了基础。跟进养殖业发展形势,改进防疫管理模式,在全省首推动物防疫“宝塔式”分层管理指导模式。即对种畜严格实行种母畜免疫发(免疫)卡,种公畜户及人工授精点索卡登记,凭卡配种指导模式;对万头(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跟踪抗体检测+疫情预警分析”指导模式;对千头(只)以上适度规模场(户)实行统一免疫程序,统一供应疫苗,统一技术培训,随机采样检测指导模式;对适度规模养殖场实现程序化免疫指导模式;对散养户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月月防疫补针,春秋两季强制抽查抗体指导模式。使我县近3年来,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控制态势。在动物疫病扑灭中,冲锋陷阵,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2007年8月,单位刚刚成立,就遇到全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暴发,他带领一班人,夜以继日,白天下乡诊断、送药,防治,晚上统计分析情况、研究修改防治方案,连续21个晚上1点前从未休息,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终于扑灭了疫情,他却累倒了一周多。2009年,针对全县调回大量二元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新情况,他主动出击,组织在全县开展了能繁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调查研究,推广了能繁母猪程序化免疫及标准化饲养技术,使全县母猪年产仔数由原来的18头提高到24头,母猪淘汰率由30%降到24%,尽此一项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1.2亿元。2009—2011年,组织指导扑灭了21起点状疑似口蹄疫疫情和 6起牛气肿疽疫情。在今年羊小反刍兽疫防控中,他针对全县业务干部对该病防控知识缺乏技术生疏的实际,自己亲自踏栏入户调查疫情,现场解剖诊断疑似病例,并制作培训图片,及时开展技术培训,使这一新发病防治知识很快得到普及,防控规范运作。

    无怨无悔,长期奋战畜牧第一线。在石门畜牧站工作期间,因晚上下乡山大沟深跌倒碰掉门牙;检疫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二次从贩运户手中夺下利刀,制止其拒绝检疫行为; 2009年,在驾鹿发生洪涝灾情时,为查灾在烈日下徒步行走80多里路,使皮肤晒得灼伤脱皮;为奶牛布病检测采血时,被牛踩伤脚,至今一遇到天气变化还隐隐作疼;2012年年终,因脚骨折住院,为了赶在年终兑现全县村防疫员工资,在病床上审核防疫员工资,为了保证单位年终各项工作不拖延,他提前出院,拄着双拐杖上下3层高的办公楼坚持上班;2014年4月份,在羊病多发及全县兴起养羊热的形势下,洛南县古城二户养羊户饲养的300多只羊发病,几天就死亡20多头,损失近3万元,在症状不典型,化验无结果,治疗无效果的情况下,养殖户心急如焚,想到了求助省、市业务单位,他亦夜不能眠,亲自解剖、调查、查找资料,终于弄清羊血包子虫发热后血液中基本无虫体,而存在于脾脏和淋巴液组织中这一特殊现象,使疫病终于诊断清楚,经过2-3次的试验用药,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大家提着的心都放下了,养殖户对他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11月,在羊口蹄疫免疫抗体试验采样中,因羊只流产,他以高度的职业敏锐性对羊群进行了布病检测,结果不出所料,羊群为阳性羊群。深得上级领导及专业人士的佩服和称赞。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精斟的技术解决了养殖户一个又一个难题,每年这样的事都有十几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勇于创新,科研成果捷报频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深知畜牧技术学无止境的道理。所以,多年来,他坚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养殖户,调查研究,探讨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新的课题,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鸡新城疫、猪蓝耳病、猪瘟防治及我县特色养殖业、现代畜牧发展等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的学术论文20余篇。并积极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技研究推广项目。2008—2009年,参加实施了“发酵床猪场设计与技术组装开发”项目,负责了猪的免疫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猪场常见病防治技术等,该项目2011年获商洛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2012年,参加了“商洛市猪瘟、猪O型口蹄疫、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试验研究”,负责洛南县免疫试验及抗体检测,此项目2013年获商洛市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201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洛南县笼养蛋鸡疫病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使洛南县笼养鸡从项目实施前的48万只发展到135万只,鸡只产蛋量由项目实施前的8.8kg提高到9.6kg,全县笼养蛋鸡新增经济收入3692万元,新增纯收入2551万元。此项目获得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现正在实施研究“洛南县生猪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配套技术项目”,发明研究的“畜禽规模养殖粪污综合治理”正在国家发明网公示中。

    他,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人,一个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人,一个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人,一个默默无闻、群众爱戴的人。他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活跃在洛南动物疫病防控第一线,被大家公认的工作狂人和工作能人。(学会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