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协文件

关于印发《商洛市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8-20 16:02:40 | 来源:商洛市科协 | 作者: | 浏览量:58460

商市科协发﹝2014﹞24号

 
   

关于印发《商洛市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科协:

       现将《商洛市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落实工作。

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4年11月25日

商洛市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

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按照《陕西省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省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在推动社区科普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科学素质、助力人的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加快 “幸福商洛” 建设。市科协决定深入推进全市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社区科普大学是依托社区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兴办,面向社区居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非学历、非正规、大众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平台,是发挥社区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公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根本,以满足社区居民科普需求为目标,突出社区科普大学作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龙头和抓手作用,带动社区科普“组、会、员”和“站、网”的发展,优化配置社区科普资源,提升全省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为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助力实现“幸福商洛”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实现全市社区科普大学的基本全覆盖。全面推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加大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力度,扩大社区科普大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力争在2016年达到全市所有县(区)都建有社区科普大学。

     (二)以县(区)为重点建设社区科普大学。市上将筹备建设商洛市社区科普大学总校。各县(区)科协要针对本地实际,统筹规划,明确本县(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目标任务。按照市(区)建总校、县(区)建分校、街道或社区建立教学点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共同推动本地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展。各县(区)在做好分校建设的同时,要积极选择具备条件的社区、街道,建设1-3个教学点。

     (三)依托科技专家志愿者,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的关键,要大力培养社区科普讲师队伍,依托学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扩展科普讲师来源渠道,要与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社区科普大学的科普志愿服务和社会评价、激励机制,吸引发动更多优秀科普志愿者参与社区科普教育服务,注重在社区科普志愿者中发现和培养教师,搭建社区科普大学志愿服务平台。

     (四)创新办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社区科普资源整合,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和社区实际情况,围绕卫生健康、科学生活、文化艺术、节能环保、安全避险等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多方面集成、开发、引进“有知有趣有用”的适合当地社区公众需要的科普课程。要把离退休老年居民、城镇新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社区待业人员以及青少年作为社区科普大学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教育。要拓展教学形式、创新办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结合科普活动及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开展课外教育活动。

     (五)以社区科普大学全面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居民学习和参与的重要平台,因有教师与学员的深度参与,有丰富的课程与活动,而成为最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社区科普活动。要以社区科普大学为依托,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社区科技、教育资源。把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作为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员发挥作用的工作抓手和开展工作的载体,作为支撑和发挥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网络作用的基础和阵地。通过推动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和带动,支撑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网络的发展,带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的建立完善,带动社区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全市各级科协要充分认识社区科普大学对提高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人的城镇化,遏制邪教、伪科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做好本县(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展的计划,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对社区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推动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纳入当地民生工程、惠民服务工程、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中心工作中,把社区科普大学的教育活动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范畴,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展的条件保障建设。要积极与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机构合作,借助已有力量和资源开展工作。

       (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全市各级科协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科普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县(区)实际推动社区建立以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益民学校、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为主要形式的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制定完善社区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和可持续的办学机制。注重发展和培养社区科普讲师队伍,立足实际、贴近居民、以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社区科普大学的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切实增强社区科普大学活动的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统筹兼顾,做好服务为帮助各级科协深入开展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依据中国科协制定的《社区科普大学章程(示范文本)》,请各县(区)参考该示范文本的基本框架制定好本地社区科普大学的章程。市科协将配合省科协适时建立社区科普大学交流服务平台,推动社区科普大学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科普大学的教材(或课程)的评估和推荐活动;对各县(区)社区科普大学进行工作考核;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大学的研讨交流和培训活动。各县(区)科协要借鉴省内及全国社区科普大学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本县(区)社区科普大学的鲜活经验;突出地域特色,大力支持和推动社区科普大学的师资和教材建设。

       (四)狠抓落实,确保质量。各县(区)科协要按照2016年社区科普大学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于2015年1月20日前制定完成本县(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做好分校、教学点等的合理布局,组织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好师资和教材(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活动评估,积极组织街道、社区做好办学工作。已经建立社区科普大学的县(区),要认真总结和积极输出工作经验,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市科协将于2015年开始对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进行工作考核,同时将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纳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中奖补对象评选推荐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