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建言

气象灾害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和防御对策

发布时间:2014-11-03 11:47:20 | 来源:学会部 | 作者:slskx | 浏览量:43234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连阴雨、雷电、冰雹、大风、大雾、低温、霜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我市是全省气象灾害重灾区和多发区,在全球气候变暖气候事件增多、灾害加重的大背景下,我市气象灾害也频繁发生,给我市的现代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1998年的“7.9”、2007年的“7.28”和2010年“7.23”罕见特大暴雨,给我市现代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几年连续的低温冻害给我市的核桃、茶等高效特色产业带来严重危害,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市高效、特色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因素之一。

       1、商洛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我市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低温冻害、连阴雨、冰雹、暴雪、大风、霜冻、雷暴、大雾等十多种,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各种灾害性天气交替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重的特点。

       2、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市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我市现代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其次是突发暴雨、低温冻害、连阴雨、冰雹、大风、暴雪等。这些灾害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交替危害。

        干旱:干旱是我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多是秋冬或冬春连旱,部分年份出现秋冬春三季连旱,干旱日数达150多天,形成特大干旱。干旱不仅对所有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人畜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突发暴雨:暴雨容易引起山洪地质灾害,导致河流泛滥,淹没粮田,冲毁现代农业设施,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冰雹: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作物,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对我市的烤烟生产、烟叶质量和夏粮收获构成威胁。

        大风:大风不仅能摧毁现代农业设施、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

        连阴雨: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我市小麦收获、核桃、玉米、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

        低温冻害:发生在我市4月份的低温冻害对核桃、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1)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机构,完善农业防灾减灾联动机制。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指挥系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各种灾害的预警标准,完善各种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服务网络,完善各灾种应急预案,强化部门联动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发挥防灾减灾的整体效益。

       (2)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防灾减灾决策中,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信息极为重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准确、及时、客观地监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制作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加强部门合作,联合建立各种灾害的综合监测系统,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标准不一致,合理布局资源。以气象部门为依托,加快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探测体系的建设,包括地下、地面、中空和天空监测四部分,地下土壤水分监测、地面加密常规气象要素和特种要素的观测(低温冻害、病虫害等)、中空雷达观测和天空的气象卫星加密观测等。建立能够及时的捕捉各种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的立体观测系统;加快农业气象灾害的普查和风险区划的编制工作;在核桃、茶叶、中草药主产区、设施农业集中区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

  (3)加强对重大灾害调查研究,建立重大灾害预测评估系统。

        研究重大灾害发生的前兆、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是提高重大灾害事件的预报预警水平的基础。加强对我市干旱、连阴雨、低温冻害、雷电、作物病虫害等灾种的发生规律、发展机理研究,有针对性的研制预测预警方法,制作发布预测预警信息,提高重大灾害的预测预警水平。

        有效的建立重大灾害的评估系统,包括灾害发生前的预评估、灾害发生过程中评估及灾害发生后的综合影响评估,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掌握灾害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防灾抗灾救灾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4)加强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建立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国家和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依托气象部门的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扩建其信息收集、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而建立的,我市也应在气象部门建立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其发布能力应在每分钟有效传输上万条信息,同时,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有关标准和我市实际,联合制定各种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标准、传播管理实施办法,以提高防灾减灾的整体效益。    

      (5)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与广电、通信公司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建立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手机短信、气象96121语音系统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努力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面,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农民,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给乡村气象信息员,发挥乡村气象信息员作用,让他们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需要的农民手中,让灾害预警信息真正发挥作用。

       (6)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工作。加强人工增雨作业,在做好抗旱增雨作业的同时,在农业、农村用水紧缺地区的水源地及其上游地区,开展以保障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用水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资源蓄集型增雨作业;开展人工防雹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合理调整防雹作业布局,加大对特色经济区内农作物的防护力度,减轻雹灾对农作物和农业工程设施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