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动态

播撒生态种子 守护绿色家园 商洛市科协全国科普月“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走进商南县4所学校

发布时间:2025-10-27 17:44:51 | 来源:商洛市科协 | 作者:郭炜祺 | 浏览量:1157

10月23日至24日,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商洛学院走进商南县4所学校,开展商洛市全国科普月“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知识讲解和科学展览等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寓学于乐的科学体验,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金福湾小学、城关第三小学、鹿城中学2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助力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张军老师将袁隆平院士如何怀抱“禾下乘凉梦”,毕生探寻杂交水稻奥秘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当听到科研团队如何攻坚克难,最终让稻穗如瀑布般丰收时,孩子们惊叹不已。这不仅是农业科技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责任与奉献的精神洗礼。它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正是这份智慧与坚守,将金色的种子化作全球粮食安全的希望,在他们心中深植下科学报国的理想。


image002.jpg



郑作新的鸟类研究与精神传承

石强老师本次宣讲聚焦我国鸟类学奠基人郑作新的鸟类学研究,生动讲述他踏遍祖国山河考察鸟类的历程,展现他在野外风餐露宿记录鸟类习性、攻克多项鸟类研究难题的坚守,以及他深耕科普一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鸟类知识的付出。同学们能直观了解他如何填补我国鸟类学研究空白、推动鸟类保护事业,深刻感受其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守护自然生态的种子。

image004.jpg



光的彩虹密码

邵江锋老师从光的电磁波本质、传播特性入手,拆解彩虹“两次折射+反射”的形成原理,解答主副虹、弧形等疑问。将光的奥秘缓缓铺开,带孩子们探寻彩虹背后的科学密码。这不仅是光的自然密码的破解,更在同学们心里种下了求真探索的种子,让“追光”成为童年里闪亮的向往。

 


image006.jpg


 


蝶蛾、鸡鸭与鹬的故事

张博老师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叙述,串联起自身与中华秋沙鸭、鹮嘴鹬、枯叶蝶、杨枯叶蛾、红腹锦鸡等商洛本土动物间的故事。他通过中华秋沙鸭的种群困境、鹮嘴鹬的生存分布、枯叶蝶与杨枯叶蛾拟态自然的奇观与饲养经历,以及亲身救助红腹锦鸡的趣闻,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绚丽与脆弱。这些故事不仅是生动的生态科普,更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下对自然敬畏与保护的种子,呼吁同学们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一起守护商洛的绿水青山。


image008.jpg


 


细胞王国的“叛逆者”

史军辉老师以趣味猜谜开始,从正常细胞的结构入手,讲解人体正常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并与癌细胞进行对比,引出癌细胞的三大特征,分析生活中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讲解了医生对付癌细胞的“武器”,带领孩子们一起总结了生活中的防癌策略。这不仅是癌细胞秘密的破解,也在同学们心里种下了遵规守纪、好好学习的种子,更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内生动力。


image010.jpg


 


护佑健康  心身同行

商洛市中心医院心理科吴雅静医生作了题目为“护佑健康  心身同行”的心理健康科普宣讲,通过心理学小故事的分享,启发同学们正确客观地看待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发展历程,帮助孩子们自我认识,向内探索,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借助50分钟的团体心理互动游戏,逐步展开对“什么对我最重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等情景的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有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梦想,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会识别和把握机会,从而更加清晰地认知自我、规划未来。 

image012.jpg

 


 


秦小商·鸟类保护与蝶蛾展

本次展览融合鸟类保护知识与蝶蛾标本展示,通过图文展板呈现商洛地区二十余种常见鸟类及其生态故事,并展出四十余种本土蝶蛾标本。鸟类展区配有高清照片与科普二维码,引导同学们辨识物种、交流观察体验;蝶蛾展台的标本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拍照记录。互动环节中,一只温顺的肥尾守宫成为“生态大使”,同学们通过亲手托举、亲密合影,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激发了守护自然的内在动力。

整场展览以展示互动的模式,将静态的标本与图文转化为动态的生态教育课堂。它不仅让商洛本土的动植物资源以直观方式被看见,更通过亲身参与的体验,让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行动意识,为同学们埋下了关注自然、守护家乡生态的种子。


image014.jpg

 


“水火箭”升空记——点燃少年航天梦

 

刘俊老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水火箭科普课。他简要介绍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逐梦星辰。通过通俗易懂地讲解,学生们了解了火箭结构与反冲原理。在志愿者协助下,大家亲手制作水火箭,并在操场上成功发射。此次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探索太空的种子,让航天梦想从校园起飞。

image016.jpg

 


智能机器狗技能展示

智能机器狗的表演吸引了层层围观,其技能展示更成为全场焦点,翻滚、跳舞、障碍穿越及语音互动等功能不仅展现出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更在工作人员的灵活操控下焕发出别样魅力。现场,机器狗精准完成行走、奔跑、跳跃、翻滚等高难度动作,还在动感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时而转身摇摆,时而踏步律动,凭借令人惊叹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引得现场师生欢呼不断。这场别开生面的表演,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加深了对前沿科技的认知,更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浓厚兴趣。


image018.jpg


 


科普仪器体验

科普大篷车带来 20 余件科普仪器与互动展具,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 “飞舞的小球”“三维磁力线”“齿轮音乐台”“磁力回旋机”“静电回旋”“莫尔条纹”“变脸装置”“角反射器” 等十余项声光电磁类展项。现场,学生们热情高涨:踮脚调节 “飞舞的小球” 下方气流,看小球悬浮起舞;手持磁针贴近 “三维磁力线” 装置,清晰观察磁场纹路;按动 “齿轮音乐台” 的音调按键,聆听齿轮转动发出的悦耳音律,兴奋的呼喊与热烈的讨论此起彼伏。每个展品前都围满了好奇尝试的学生,科普工作者通过 “讲解 + 互动” 双驱动模式,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现象。欢声笑语中,科学魅力尽显,学生们直观理解了声、光、电、磁的原理,纷纷感慨 “知识真好玩”。这场活动不仅激起了学生对声光电磁领域的浓厚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的好奇种子,让科学探索的乐趣深深扎根。

2025年商洛市全国科普月“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活动自启动以来,历时一个多月,先后走进30所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60余场,科学家精神宣讲30余场,实践体验活动50余次,覆盖师生3万余人。活动通过"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的创新模式,将优质科普资源精准送达基层学校,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科普资源不足的短板。这场历时月余的科学盛宴虽已落幕,但科技的星火已在商洛山乡点燃。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科学的种子必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商洛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image0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