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商洛市“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暨商洛学院“双百工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展开,满载科普资源的团队冒着绵绵秋雨,先后来到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九年制学校和夜村九年制学校,为乡村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房舒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普情景剧《盐碱地重生记——白荒变绿洲的治理密码》,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将专业的盐碱地治理知识演绎得通俗易懂。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她巧妙运用拟人化手法,将盐碱地比作需要医治的"病人",通过"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过程,形象展示了科技人员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改良土地。同学们被精彩的剧情深深吸引,特别是在"土地手术"环节,许多孩子睁大了眼睛,仿佛亲历一场科学奇迹。

在科学家精神宣讲《瀚海春风——石光银的绿色希望之旅》中,房舒老师深情讲述了治沙英雄石光银四十年如一日扎根毛乌素沙漠的感人事迹。她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生动再现了石光银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把荒漠变成绿洲的艰辛历程。当听到石光银和乡亲们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坚持,最终让沙丘止步、黄沙披绿时,许多同学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像石爷爷一样,不怕困难、保护家园"。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既传授了生态治理知识,又弘扬了科学家精神,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种子。


在《建造一座理想之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的故事》宣讲中,任燕妮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向同学们展示了吴良镛先生如何以科学精神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她详细讲述了吴良镛先生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如何影响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纷纷表达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初步思考,展现出对城乡建设科学的浓厚兴趣。

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神奇的密度实验》科普小剧场成为活动的又一亮点。志愿者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展示,将抽象的密度概念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科学现象。依次为大家呈现了游泳鸡蛋、彩色密度塔、海底火山、掌上火焰这四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小实验。他们通过这一系列趣味盎然的实验,揭开了密度与化学反应的神秘面纱。在全场的惊叹声中,科学的奇妙魅力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现场展出的二十余件互动展品各具特色,每个展品前都聚集着踊跃体验的学生。"静电回旋"展品通过静电效应让金属球在空中飞舞,让学生直观理解静电原理;"莫尔条纹"装置通过光栅叠加产生奇妙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们对光学现象的好奇;"齿轮音乐台"前,学生们通过转动齿轮装置奏出美妙音乐,在玩乐中理解机械传动原理。这些展品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感受,欢声笑语中尽显科学探索的乐趣。
商洛市"全国科普月"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已开展24场。截至目前,覆盖全市24所乡村学校,开展科普讲座60余场,科学家精神宣讲30余场,惠及师生30000余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点亮的科学梦想,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优质科普资源持续下沉,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多乡村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力量。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不仅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科普资源的不足,更在广大乡村学子心中播撒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为他们打开了通向广阔科学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