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动态

陕西省2025年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商洛市,点燃乡村学子科学梦想

发布时间:2025-06-24 15:11:29 | 来源:商洛市科协 | 作者:郭炜祺 | 浏览量:499

6月15日-20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商洛市科协、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商洛市教育局共同承办的“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在商洛市镇安、柞水、山阳、洛南四个县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科普团西安分团成员谭季钊、姚运红、樊华老师深入11所乡村学校,为25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商洛市,点燃乡村学子科学梦想2236.png

科学实验秀:让原理“看得见、摸得着”

姚运红与樊华老师带来的大型科学实验秀成为全场焦点。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空气大炮”、“舞动的乒乓球”、“液氮蘑菇云”等十余个妙趣横生的互动实验,将抽象的“干冰升华现象”、“伯努利原理”等物理、化学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解析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更热情邀请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特别是面向山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时,老师们特别调整了互动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沉浸其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成功将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场惊叹声与掌声此起彼伏。

 

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商洛市,点燃乡村学子科学梦想2524_副本.png

主题科普讲座:打开自然奥秘之门

“小”贝壳“大”世界”:讲座引领学生们进入神秘的海洋生物学领域。同学们系统学习了贝壳的定义、丰富多样的种类及其独特的生活环境知识。讲座不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更通过现场测试贝壳硬度、观察贝壳声学特征、进行贝壳遇酸反应实验等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对贝壳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深刻感受到小小贝壳所蕴含的自然智慧与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蛇年说蛇”:谭季钊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述,带来了一场关于蛇类知识的科普盛宴。讲座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蛇年生肖文化、蛇类的全球分布格局、不同种类的特征差异、精妙的身体结构奥秘,以及实用的毒蛇鉴别与安全防护知识。这场讲座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成功点燃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和潜在

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商洛市,点燃乡村学子科学梦想2870 - 开心看图王.png

科技实践探究:在创造中学习科技

    声控灯的制作与应用:在专业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了声控灯的工作原理,从声音传感器如何捕捉信号,到电路如何实现精准的灯光控制。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手拿起工具和元件,在老师的协助下,一步步完成电路搭建、元件连接,最终点亮属于自己的声控灯,体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

太阳能月球车制作:在“太阳能月球车”工作坊中,同学们化身为小小工程师。他们动手组装精巧的月球车模型,并重点探索了太阳能电池板如何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前进。通过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以获取最佳光照,同学们直观理解了清洁能源的应用原理,对未来空间探索和绿色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

人体感应风扇制作:这项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智能家居的便捷。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制作属于自己的“智能风扇”。他们根据所给到的材料,一步一步将电风扇的零件依次按顺序慢慢组装起来。也提高了青少年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与科学素养,激发了他们对智能技术的探索欲望。

蝴蝶标本制作:在“蝴蝶标本制作”环节,同学们屏息凝神,在老师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学习展翅、固定、干燥等专业步骤。这不仅是一次精细的手工锻炼,更是一堂生动的生物多样性和科学观察方法课。通过亲手制作,同学们细致观察了蝴蝶翅膀的绚丽色彩、复杂脉络和精巧结构,理解了标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对生命科学的尊重与热爱。

AI机器狗互动:最前沿的“AI机器狗互动”每次出场都引得同学们阵阵欢呼。在老师的操作下,机器狗完成行走、翻滚、拜年等动作。这种零距离接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机会,让乡村学子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的澎湃脉动,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科技视野。

此次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商洛,是推动优质科普教育资源下沉乡村、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不仅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科普资源的不足,更在广大乡村学子的心中播撒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为他们打开了通向广阔科学世界的大门,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活动在师生们的热烈反响中圆满落幕,其点燃的科学热情将持续照亮乡村学子的成长之路。